今天在網路上看到幾句中央大學認知心理研究所所長洪蘭講的話我覺得非常有道理:「大人對孩子的態度會決定他的命運!」、「一句負面的話造成的影響力,需要4句正面的話才能抵銷」。 孩子的學習效果都有跡可循,神經、海馬迴都會因外在因素而改變,洪蘭認為,沒有什麼絕對的「天才」,把孩子放對地方,讓他把能力發揮出來,就可能變「天才」。
很多人認為孩子以後的作為跟他們自己有很大的關係,但我覺得這完全是父母在幼兒時期給他們教育與環境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根據我自己帶孩子六年的經驗裏看到他的行為與想法完全是我們父母給的方式,有ㄧ陣子因為先生失業而在餐廳打工我與兒子也開始跟著他的作息,晚睡晚起,半年後孩子的氣喘開始越來越嚴重,當時是完全無法意識到是因為晚睡的關係,只知道聽從醫生的用藥指示,卻一點也沒有改善,直到認識了我現在的美國好友,了解到他們讓孩子上床的時間居然早到晚上七點半,剛剛開始也有點詫異,但我慢慢給孩子從晚上11~12點調到10點慢慢調到晚上8點後,他的氣喘便開始改善到現在只有季節交替時或遇到過敏原才會復發。
因為我們住在美國所以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嚴格的中式教育裏帶著西方的ㄧ些自由發揮,這真的不容易,我還常常要修正自己的做法,譬如我以前常常用罵的方式與孩子溝通,看到他做錯就責備,因為我就是這樣被教育出來的,但看到美國媽媽對孩子耐心說理的方式後,我自己也開始改進溝通方式,日後我們親子間的關係就變得沒那麼的緊張,但也不能完全使用這種良性溝通方式,孩子是聰明的,要兩種方式交換運用才行;還有西方教育理的 "Time Out" 暫停的處罰方式也非常的好用,但父母親一定要說到做到,該處罰就是得處罰但是態度要溫和,處理時要果決,日後孩子才會遵守你的規定,他會變得越來越好教因為他會遵從,當暫停處罰結束後也必須告訴孩子我們為甚麼處罰他,再讓他們知道我們是愛他們的,這種理性的方式是我覺得西方教育最好的方法;至於念書的習慣是需要父母親的帶領與指引,學校老師只能給孩子方法,父母親要跟從老師的方法加強孩子的學習,每天晚上陪孩子讀書至少要半個小時,這不但能加強孩子讀書的習慣也可增進親子的關係。
孩子都是父母親的寶貝,從我們開始做起,帶領孩子走向健康的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說吧!